民進黨官方網站 民進黨官方噗浪 立院黨團 政策會 青年部

2015/12/6

號召成立「物聯網志工團」 蔡英文:台灣要走進一個更在乎人性尊嚴、以人為本的科技世界

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今(4)日由新竹縣立委候選人鄭永金、台灣物聯網聯盟理事長梁賓先、政策執行長張景森等人陪同出席「開創物聯網新契機企業座談會」,現場計有物聯網相關業者近百人出席,首先由梁賓先理事長談物聯網的現況與發展趨勢,並有IOT企業代表對蔡主席提出產業建言,最後蔡英文並和現場貴賓、業者代表大合照。
      蔡英文致詞全文如下:
      我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可以來跟大家談談互聯網的一些想法,這些事情在我們智庫講了很久,也有很龐大的研究團隊,這些研究團隊主要不只是學者專家,還有很多人來自於業界,我們甚至還組了一個互聯網的志工團,也就是來自業界的志工團,能夠跟我們智庫的專家們,大家一起來做。
      物聯網幾乎在我們整個產業規劃裡面是一個核心的政策研究,我們在很多下一個世代的產業計畫,其實這很像一個心臟,一個發動機的概念,所以在我們研究下一個世代產業其實是一個很核心的政策領域,所以剛才有人建議要有一個互聯網部,但太小了,我看整個行政院都可以放進去。
      我先說最近的一個經驗。這陣子,民進黨部所在的大樓,電梯正在整修。本來有三台電梯,剩下兩台可以用,導致上下班、中午用餐的時間,電梯都要等很久。
      我就在想說,如果電梯可以跟手機連結,這樣一來,電梯在使用者抵達電梯門口之前,就可以開始運轉;也可以偵測到哪一個樓層的人比較多,運算出最好的分攤運量的方式,也許排隊就不需要排這麼久。不過,我的幕僚跟我說,智慧電梯已經有人在做了。這表示,一般人可以想到的東西,物聯網都很可能提供我們所想要的解決方案。
      本來想說這是一個創業的題目,可是好像大家都已經想到了,我還是做一個政治人物就好了!對於物聯網的技術,我當然沒有在座各位這麼了解,但是我知道,物聯網不只會帶動產業的革命,也會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
過去一段時間裡面,我們的智庫對於物聯網做過很多的討論,包括打造產業創新生態系、建立以生活需求為出發的產業,包括智慧城市,都已經有完整的腹案。
      我想跟各位報告,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表了五個很重要的下一個世代產業的創新研發計畫,如果各位先進有想要了解的話,可以上我們的官網去看。事實上,除了官網資料之外,我們還有近更進一步的計畫,所以我們要是一月16號勝選之後,我們會把整套計畫拿出來跟不同的產業在下一個階段做溝通。
      兩個禮拜前,民進黨執政的兩個縣市,基隆跟台中,已經和思科簽訂了MOU,我們希望未來十年,物聯網產業能有突破性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置可以擴展到更多的地區,一步一步實現智慧島嶼的藍圖。
      我為什麼一直講基隆,因為基隆的範圍很小、人口也剛好,其實把他當成一個示範城市是一個蠻好的規模,就人口來講,它的地理範圍其實是一個滿好的地方,而且它已經很久沒有建設了,可以跳躍式的進步。為什麼在政策選擇上,選擇基隆市這個道理,倒也不是因為選票的問題。
      我們也希望說在這一連串的想法裡面,不只是讓產業找到新的動能,也讓台灣人享受到更便利、更人性化的科技生活。
      一、物聯網是經濟成長的動力,產業轉型的機會
      大家都同意,物聯網有機會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也是我們現代ICT產業走向下一個世代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的機會,不只是因為它的市場規模很大,更重要的,物聯網牽連的供應鏈、產業類型非常廣泛,可以提供製造產業和服務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也可以創造出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物聯網結合製造業,就是最先進的智慧化生產-工業生產4.0的市場。物聯網也可以幫助服務業,發掘更多元的商業模式,針對交通、健康、零售、甚至農林漁牧等等不同領域,提供不同的創新服務。也就是說,物聯網架構所帶來的利益,可以分享到各個產業。
      不僅是產業,政府的管理系統、政府的公共服務,也會因為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政府的管理將會更有效率,政府也將會是一個更知道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它的公共服務也可以更即時性,這個對整個政府的效率來講,其實也是一個革命性的開始。
      物聯網強調的是創新應用和提供服務,而不只是純粹的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從需求面出發的商業邏輯,以及共享經濟的模式越來越普及,都讓我們可以用最少的資源,用槓桿的手法,來發展自己的產品。
      任何的中小企業或微型創業者,只要找到對的支點,都可以用創意來影響整個市場。因為有物聯網的存在。而且,我一再強調的是,對於遍佈台灣各地-像是最傳統的塑膠射出、五金加工、表面處理等等傳統加工業者而言,物聯網也會成為他們的機會。
      最近大家都有注意到,在討論物聯網的社群裡面,有一個熱門的話題:有一些產品,硬體要進入量產的時候,遇到一些狀況,造成出貨有一些延遲。
      很多物聯網團隊,可能都有很強的行銷能力,也有很專業的軟體實力,可是遇到硬體製造,似乎就有點「卡關」了。
      但是,硬體的設計和製造,其實是台灣的強項。剛剛有講到垂直整合的問題,從結構設計、開模、成形、到加工裝配,台灣有很成熟的供應鏈。各式各樣的工廠,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而且技術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
      所以,如果可以把全球的新創團隊、數位人才,和製造廠商連結起來,也就是把服務創新、軟體應用和製造加工連結起來,台灣會是一個可以做出最好的物聯網產品的地方。
      二、物聯網時代,產業政策與政府思維都必須要改變
      物聯網對台灣來說,確實是一門好生意。但是,也考驗下一個政府,是不是能夠建立一個夠聰明、夠開放的基礎環境。
      這個基礎環境,必須要支持創新,讓多樣的創新活動可以源源不絕地發生;也必須是一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舞台。
      這個基礎環境,應該用「創新生態系」的觀念來思考,讓政府、法人單位、研究機構、在地廠商和新創團隊可以相互支援連結,把從「創新」到「出貨」這條路打通,不要讓創意卡關。
      政策需要調整,政府的思維也必須改變。這個對政府治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政府的很多制度思考還有法令規章,都還是留在加工的時代,我們要進入互聯網的時代,這所有的法規結構、制度,其實是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我們現在的政府規劃,是依照工業時代的需要,所設計出來的,科層明確、各司其職;在過去,產業類別明確、社會分類清楚的時代,也許可以扮演很好的功能。但現在,這樣的政府,已經不太合用了。
      我們都知道,物聯網的技術應用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資料的大量擷取,接著進行跨系統的連動,最後達到服務的最佳化,讓使用者可以感到滿意。
      我認為,這三個層次,剛好也是物聯網時代的政府應該有的樣子。
      我要提出,在政府治理上,我有三點回應。
      第一,政府資訊要更開放透明。物聯網是靠資訊和數據支撐起來的產業。沒有資料,產品就沒有靈魂。所以,政府的資料應該在被監督、去識別化、保障隱私的前提下,跟民間產業和社群合作,盡可能開放出來,提供給社會來加值應用。
      同樣的,政府的施政,也需要仰賴大量的資料,才可以讓施政更精確,更有效率。所以,我們也希望,民間感測器的資料也可以回饋給政府,形成一個「資料共享的生態系」,讓資料可以相互分享,讓更多樣的應用服務可以被創造出來。
      第二,政府應該重視跨部會的整合。剛剛講到物聯網部,我也覺得太小了,這個是一個跨部會的大工程,就是整個行政院必須要投入的工作,所以政府應該要重視跨部會的整合,未來政策推動,應該以專案導向,而不是各部會自己去埋頭苦幹。
      例如,很多新竹的朋友,都很清楚,從竹北開車到竹科,早上上班時間要花三、四十分鐘,甚至一個鐘頭。如果我們希望發展智慧交通,來解決這個問題,就牽涉到跨縣市政府、中央部會、法人、產業界、社群大家要一起合作,甚至要讓員工上下班過程可以數據化,也需要新竹在地企業的參與。
      也就是說,以人民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受限於組織的功能;以問題意識取代官僚意識,應該是政府轉型的方向。
所以為什麼這四年來,我如此在意政策,把我們負責政策的研究人員,每天都放在一起,互相攻擊、互相防禦,就是因為這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的政策方向,也是政府將來治理上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如果我們還是按照現在政府的方式來做,就像現在的政府效率是不好的,政府解決問題能力也不足,所以需要很強烈的團隊感,才有辦法解決下一個世代所面對的很重要的挑戰,所以政府的施政團隊感,其實是非常重要,如果一個有團隊感的政府,他將會讓我們下一個世代所需要的基礎建設,所需要的公共服務能夠快速地到位。
      也跟我們的產業一樣,跨領域的整合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也希望這個產業界裡面可以有夠各式各樣能夠帶動產業整合的人的出現,能夠快速的整合,不論是垂直還是平行,整體性的整合,能夠創造出來的產業統整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很需要的事情。
      第三,政府必須承認自己有盲點,不斷優化政策。是我們必須要持續去維持的。政策是在決定資源放到什麼地方,並且發揮最好的效果。不過,政策會有犯錯,過於老舊的時候,就像產品開發需要debug,政府也要debug。
所以,借重大數據的分析,以及智慧城市即時的資訊回饋,將來都會有助於政府用科學理性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修正施政,重新調整資源的配置。這對政府施政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相信,一個開放透明、重視整合以及迅速修正的政府,才是一個對物聯網產業最友善的政府。事實上,這也是對所有產業都最友善的政府,這樣的政府,不但可以支持產業創新,也會懂得利用物聯網的架構,來改善自己的施政。這就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具體戰略: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與智慧城市
      為了找回台灣產業發展的動能,我們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也就是五個創新生態系。其中,「亞洲矽谷計畫」將會以發展物聯網產品、應用服務為主,「智慧機械計畫」則會專注於機械產業的智慧轉型,「國防產業」的規劃裡面包含資安技術的升級,這三個項目都跟物聯網有直接的關係。五個下一個階段,政府要全力支持的策略性計畫中,有三個和物聯網有直接相關。
      另外兩個,綠能和生技,我們也有一些潛力產品,可以往智慧化的方向來發展。當然,也包括我們要推動的新農業,都可以跟物聯網結合。
      所以,這些不同的創新生態系,都會在物聯網上面有所交集,彼此相互加陳,擴大物聯網的產業規模。
      具體而言,我們會以不同的「創新生態系」計畫,來促進產品開發,以「智慧城市」來創造內需;把智慧城市變成物聯網產業的平台,讓這些智慧產品跟服務,先在國內市場接受考驗,接下來,我們就會有能力,面對全球市場的挑戰,一起來打國際盃。
      這段時間以來,針對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發展,我們和業界很密集地在交換意見,並且成立了「物聯網志工團」。我們希望這個志工團,成為未來政府制定政策的諮詢對象。我也邀請大家,共同加入這個志工團,為台灣的經濟來做診斷、開藥方。
      現在,台灣經濟遇到發展的瓶頸。我認為,應該轉型成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發展新模式。用創新來驅動成長,經濟增長的過程裡,要同時創造出高品質的就業機會,提高台灣人的薪資所得,並且中小企業也都可以參與其中,讓財富的分配更公平。在這樣的模式下,成長和分配是同時發生的,而不是先成長,後分配。
物聯網產業,就是最符合這個新模式的產業。
      更重要的,在物聯網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人的價值。高齡者的需求、兒童的需求、身心障礙者的需求,都可以在物聯網的架構下,更體貼、更準確地被照顧到。所以在下一個世代裡面,我們非常強調照顧的系統,尤其是長期照顧的系統,物聯網將會幫助我們很多,而且也會減少政府的財政壓力非常多。
      我們走進一個更在乎人性尊嚴、以人為本的科技世界。
      為了這樣的世界,我希望有機會,可以跟在座各位一起努力。謝謝大家!